首頁 聚變

15

字體:16+-

“五一”節前,康峻山和潘玉祥從北京趕回江州,因為所裏已經放假,他就直接回了自己的家。母親沙潔琴不在,屋子裏很安靜,靜得可以聽見牆上掛鍾的“滴答”聲。窗台上,一盆蘭草和一盆水仙花正在散發著幽香,陽光把窗外的竹影樹影,斑斑駁駁地灑在桌邊的書架上。這間小屋是如此的恬靜與安適,康峽山把疲憊的身子靠在床頭上,腦子裏卻有如翻江倒海,最近以來發生的事情又浮上眼前……

春節後的幾個月裏,康峻山和潘玉祥還有規劃編製小組的其他人,簡直是忙得風車鬥轉。他們不僅在全所科研人員的幫助下,很快就順利地拿出了國務院所要求的核聚變領域12年科技規劃,還起草了一個702所的七年發展規劃,並且把康峻山提出的大型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也列人進去,代號為404裝置。一開始,這個七年規劃隻是作為12年規劃的附件, 由潘玉祥和康峻山帶到北京去,參加了4月底在北京召開的科技規劃會議,並單獨向所屬的部裏作了匯報。沒想到聽取匯報的兩個部領導之一,一個“文革”前的原副部長,聽了他們的匯報後,對12年科技規劃不感興趣,卻興奮地拿起所裏的七年規劃說:這個好,在時間上就有優勢,是一個躍進!他接著說,別的項目都應該停下來,先搞這個大型裝置40410這位副部長是留法的,當過一個原子彈研究院的院長,算是個內行的老專家。他又讓另一個部領導,當時部裏的軍管會副主任也表個態。後者自然不懂科技,但他也覺得七年規劃比12年規劃更優越。“好就好在時間短,體現了一個‘七年趕超,我們應該支持!”於是兩位部領導當即決定,就向國務院和國防科工委上報這個七年規劃,再轉送國家計委,爭取很快就行文批準,同時下達經費。

潘玉祥和他的學生更是振奮,都想早一點回所,把這個好消息帶給大家。給部領導匯報完的當天晚上,他們就動身了,沒買到臥鋪票,兩人就上了硬座車廂。後來車到鄭州,康峻山纏住列車長不放,才給老師補了一張硬臥,他自己就在臭烘烘又鬧紛紛的硬席車廂裏擠了兩夜一天。火車風掣電閃,穿洞越山,從北向南疾馳。康峻山卻一直覺得它速度太慢。到了晚上,車廂裏的人全都睡著了,他仍在獨自凝視著窗外急速閃過的夜景,一顆心好似插上了翅膀,恨不得早一點飛回70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