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上的人向著山外進發時,山外的人也正在走向北諒山。離開的和到來的,終將有一個交匯點,然後彼此牽扯著被卷入巨大的旋渦中。這是一個十六年前就已經寫好的劇本,沒有人可以逃離。
易離離並不知道自己正在靠近這樣一個危險的漩渦,她隻是為了找自己的父親而來。鑒於父親在自己出生前就已經離開,所以易離離的頭腦裏從來就沒有任何關於他的直觀印象。在長達十餘年的尋找中,易離離有時幾乎忘記了自己尋找的目的,仿佛尋找這件事就代表著生活本身。
但母親不這麽想。她總是摩挲著父親留下的物品——有時是一本書,有時是一塊頭巾,但最多的是父親用微薄的月例錢給她買的一根廉價銀釵——將所有的軟弱情緒都慢慢化在綿長的思念中。然後她就會抬起頭,若無其事地擦掉眼角的淚痕,對易離離說:“上路吧。”
很多次易離離都禁不住想要和母親爭辯。她一次次地想象著,自己在母親麵前曆數著從話本裏讀到的或者從說書先生那裏聽到的故事,力圖證明男人負心是多麽容易的一件事情,並希望母親能夠明白:父親已經拋下他們母女倆遠去,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但最終她並沒有那麽做。她隻是默默陪在母親身邊,隨著她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徒勞地打聽著那個消失的男人的行蹤,當身上的錢用幹淨時,才停下來找一些短工做,攢夠了錢又繼續上路。這些年來,她已經數不清母親一共多少遍向著每一個遇到的人重複她的問詢了:“姓易,叫易允文,麓華書院的書生,個頭不高,背有點兒駝,長方臉,眼角有點斜,左邊眉心有一顆痣,很醒目的……”
這樣能問到才叫怪事呢,易離離想,所謂大海撈針也不過如此。她還有另一個想法,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朝不保夕的亂世,父親也許早就在某一次兵禍中喪生、屍骨無存了。但這話同樣不能對母親說,因為或許母親心裏也早有這個念頭,卻一直強行壓抑著,不讓那種恐懼浮出水麵,否則的話,她大概早就崩潰了。所以易離離隻能忍耐,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母親已經脆弱不堪的神經,全然忘記了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十五歲的女孩,一個在顛沛流離的羈旅中一點點長大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