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宋春秋

五、寇準:剛正不阿的宰相

字體:16+-

科舉製度為下層社會有才能的人士提供了走向高層的機會,太宗也依靠科舉網羅了不少優秀人才,寇準就是其中的一位。

寇準是華州下邽(陝西渭南縣)人,小時候家庭貧困,雖然十分聰明,卻不認真讀書。寇準結識了不少市井浪子,每天和他們一起玩狗鬥雞。母親對待寇準非常嚴厲,但仍然管不住他。有一次,母親看他又出去鬼混,氣極了順手拿起一個秤砣砸向兒子,正好打在寇準的腳背上,一時血流不止。寇準終於意識到不能再這樣浪**下去,於是開始發憤讀書,十九歲那年就考上了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第二年被派到巴東(四川奉節)當了知縣。

年輕的寇準在知縣任上非常負責,他走遍了巴東的山山水水,走訪大村小戶,體察民情,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在摸清了基本情況之後,他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治理。巴東縣亂派差役、亂收費和長期積案是民怨最大的問題,寇準雷厲風行地推行自己的新策,將亂攤派的差役全部減免,長期的積案迅速審結,該平反的平反,該嚴懲的嚴懲,並處理了一批民憤極大的汙吏。寇準上任不到半年,巴東縣已變得政通人和、百業興旺。老百姓將這位年輕的知縣親切地稱為“寇巴東”。

寇準在知縣任上的作為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官職提升得很快,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等官。寇準少年得誌,不僅在當時,就是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也是少見的。寇準官運亨通,憑的並不是阿諛逢迎、依附權貴,他剛正廉明,連續升遷完全是靠自己的忠誠與智謀,宋太宗就曾經誇他是一個“臨事明敏”的人。

進入朝廷後,寇準敢言國事,他的遠見卓識更為太宗所賞識。有一次,寇準在殿上向太宗奏事,一句話惹惱了皇上,太宗當即站起來,甩了甩袖子就要準備離開。到了這個時候,一般的臣子早就已經嚇得跪伏在地上請求皇上原諒了。可是寇準卻不同,他見皇上發火,不但不請罪,反而伸手扯住了皇上的衣角,勸太宗坐下來聽完他的奏述再離開。盛怒之下的太宗並沒有責罰寇準,反而當著群臣的麵誇獎道:“我得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