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裏村,是祖洲百村之一,不似那幾個有名的村落,古聖先賢之鄉;也不同其他各村,玉樹瓊花之畝。村裏隻有橘花和橘子,各家各戶皆有橘林,當下橘子豐收,各戶都忙著采摘,好換了銀錢過冬。不過除了秦嫻二人,其他人也並非都是如此。
村頭橘樹下,一老頭盤坐在磨盤之上,腳邊放滿了麻紙,老者不停地在每張紙上刷著漿糊,再卷起,又用滿是老繭的雙手將紙筒小心翼翼地粘合在早就紮好的竹骨上,一個紙人便紮好了,雖說沒有眉目,但卻比平常見得要大上許多。
隻這半天功夫,磨盤邊便已是擺滿了,大大小小足有十幾個。老人隻顧紮著紙人,不知何時身旁站著一青袍年輕道人,盯著老人端詳了一會,掏出腰間冊子翻開,並說道:“陰功不可日日積,七十一上惹煩惱。”見老人充耳不聞,繼續道:“陰陽之隔,福災不相互,實為難遂意,老人家不要再紮了,安穩生活便好,勿念其他。”
老人停下手中活,抬頭用渾濁而又通紅的雙眼看著年輕道人,似是許久不曾開口,沙啞道:“小師傅可知什麽打鬼最是疼?”
年輕道人先是一愣,隨即道:“道蘊法器皆可,但要說垂手可得,那便是柳枝,‘一柳一寸’,十擊即滅。”
老人眼露精光,道了聲謝,連忙起身,許是坐得太久,起身踉蹌險些墜下石磨,幸好被年輕道人扶住,將老人扶下石磨,年輕道人問道:“老人家可是去摘柳枝?”
老人略微頷首,年輕道人道:“可這祖洲奇花異株無數,卻唯獨沒有柳,您去哪裏摘?”
老人口中喃喃道:“有的……有的……”便辭了年輕道人步履蹣跚的朝著野橘林後的鼎山行去。
……
秦嫻二人一路打鬧,路過秦嫻家橘林時,正有一婦人在林中摘橘,身形瘦弱,不施粉黛,雖說嘴角帶笑,卻也難掩眼角心事,使人心生憐意,身後滿滿一木板車的橘子,更是讓人覺其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