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齊就跟在華瑾先生身後,不像仇人,倒像是聆聽先生解惑的學塾學子。
華瑾先生孜孜不倦,說了許多事,有關於八位藩王封地的講究;有為何當年勸韓王不要依附趙潼關,為何要順應趙空明;有這次反叛為何會兵敗;有為何要設計害死韓王。
“封王於關內,本就是一條斷頭路,除了固守邊關,再無其他選擇,矛頭絕對不可能對準中原,哪怕兩遼頹勢,秦軍又吃了一場敗仗,仍是無法成事,偏偏韓王是個強脾氣,哪怕有野心,也隻會光明正大搶奪皇位,而不會借助外力。”
聽到這話時,趙思齊神色呆滯,沒有再跟隨華瑾先生。
華瑾先生轉頭看向趙思齊,“你以為王爺不知曉這些?他不過是強脾氣來了,寧願冒死一試,也不願順應臣的安排罷了,並非臣有意害死王爺,而是王爺自己尋死!”
趙思齊如遭雷擊,雙手抱著頭顱,痛苦蹲在地上。
華瑾先生歎息一聲,“王爺早就為殿下安排好退路,在秦雲渡帶兵來關內之前,殿下就隨臣去北方吧。”
......
北方草原,經過涼州一戰,回鶻氣勢大盛,又因為韓王攻打太安城,突厥大軍得以搶回牙帳。
不過皇甫天涵出人意料下了個決定,要遷都隴右,吞並西域後,建立北庭王朝,以獅子搏兔之勢,撲殺大奉。
朝堂上自然有不少人勸說這位還未立國就已自稱為朕的可汗三思,如今的突厥元氣大傷,吞並西域少說也要三年,再想立國稱帝,隻怕中原趁人之危,大舉起兵北上。
這些冒死諫言的人,無一例外惹來皇甫天涵雷霆震怒,被打入牢獄。
誰都沒想到皇甫天涵立國之心如此執著,哪怕人人心中歎息,到底是沒人敢諫言了。
經過一段時間風平浪靜,皇甫天涵漸漸沉下心來,便將那些牢獄中的人放出來,並且記下名單。這些能夠在自己做錯事時冒死開口之人,才是未來北庭王朝的立國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