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辛末。益納吉、上梁,忌出行。殺生日,諸事不順。
一朝興盛一朝衰,正是紅盡冬雪來。
詩人的這句辭,原是笑那隋朝父子兩代由極盛而滅,詩中的“紅盡”一句,說的卻是長安東頭的楓華穀。隻因此地漫山遍野,楓樹繁茂,夏竭而秋至,楓葉盡赤,紅得醉人眼目,待得楓葉凋零之時,便是秋盡冬來,繁盛之世,統統掩埋在皚皓白雪之下。
不過此時正是夏至剛過,滿山滿穀的楓樹綠影婆娑,涼意襲人。穿過楓華穀的長安東道上,見不到一個人影。本來,從長安出發,這一百二十多裏長的官道上,就隻有楓華穀這三十多裏山路有森林遮蔽,前後的道路都烈日炙烤。要在這個時節趕路,要麽淩晨,要麽等到太陽落山之後,這條大道上方能看到些行旅的影子。
官道穿過楓華穀正中的山穀,在一座兩、三丈高的緩土堆邊拐了個彎兒,分做三路一一向西的一路,直通向盛京長安,向東南的一路,通往神都洛陽,向東北的一路,則通往華山。
因為是幾條路相交的地方,正是人間聚散之所在,小土堆上便建有一座小小的驛站,這家驛站隻是一個打尖的場所,並不住人,規模也不甚大,不過一屋一院而已。休息打尖的客人可在回廊中休息、用餐,馬匹通通拴在坡下,大車、行李便可堆積在回廊圍成的院中。
時當正午,萬籟俱寂,在最不會有人來的時刻,偏偏卻有人來了。
未時初刻,林子裏的知了正叫得有氣無力的時候,從東麵驛道上,慢慢地來了二人一騎。
當先一名身量高挑的男子,頭戴平天冠,身穿素色長袍背著一隻不大的包袱,徒步而行,牽著一頭健壯的大青驢。青驢上坐著一位年紀尚幼的少年,也穿著素色袍子,頭上無冠,卻也不是總角小童的打扮,而是長安顯貴家族幼子常見的分脊包頭法式,頭發用一根金發圈挽成一束,固定在腦後,顯得比普通小孩成熟穩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