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不是詩王億如雪,先不去管他。
詩麽?
而且和江有關,杜輝能想出許多前人的名篇。
他自幼飽讀詩書,縱是當日的李太白,也對他大加誇獎。
作詩自然也不在話下。
杜輝不自覺的放開思緒,自然而然的拉開想像,望著無邊無際的江水,正如望著自己人生的漫漫長途,不由吟道:“
輕風連憶過無涯,修仙何處是為家。
猶記六峰劍初識,殘魂青丘吟華夏。”
初入六峰山,杜輝還記得當日青鬆峰下範宣傳自己劍法,卻不料識得殘魂,古刀青丘認主。
從此修仙路上無家可歸,這一番思緒,便如這漫漫江水,載著杜輝一同過去。
這一首詩說來簡單,其中辛苦艱難卻又是艱難無比。
舟上蓑衣老人輕輕點了點頭,淡淡的道:“這一首詩倒也合你心境。
借江引緒,也不能說不對。
也罷,老朽便載你三十裏。
上來吧。”
杜輝也不客氣,抬腳便上了小舟。
小舟輕**,卻是浮起一片漣漪,有微風輕送,櫓聲初響。
小舟向著江心而去。
杜輝施了一禮,恭敬的道:“敢問老丈,可知我三位朋友去了哪裏?”
李彤三人的行蹤,杜輝一直牽係,但他經曆過蔥河道的遭遇,初時並沒有急著相問,如今上了小舟,通過了第一首詩的考驗,杜輝便試著看能不能問出一點眉目。
蓑衣老人一臉的慈和,慢慢的道:“地門三處,你遇到的是江,他們三人或平原,或山川。
隻要他們通過考驗,都會平安元事。”
老人並沒有說具體地點,杜輝卻已明了他們四人會各有遭遇,正如當日的蔥河道一樣。
當下點了點頭,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卻問道:“敢問老丈可是這地門守護者,詩王億如雪老前輩?”
老人卻搖了搖頭,淡淡的道:“詩王老朽不知道,億如雪卻是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