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汾水和河水的交匯處見到過地母後土,我們一路向東,要三四天才能到。”嵯峨丈人說。
“聽說過,沒去看過,我聽說要在月圓之日,夜深子時才能見到地母後土。”象罔說道。
兩天後,一眾人在倉頡一再的央告下,謝別了天井岸邊的人家,一路向東而來。
“五天之後就是月圓之日,我們現在趕去正是時候。隻是不知道河水好不好渡。”嵯峨丈人說道。
“那地母後土,是人,是神?”鷙問道。
“神,大地之母,掌管陰陽,化育萬物。”嵯峨丈人回答說。
“她的手裏始終拿著個繩子?”鷙問。
“是的,那是她管理丈量大地所用。”嵯峨丈人回答。
倉頡橫坐夫諸的背上,寒風中瑟縮著還是有些虛弱的身子。邦央從革囊裏掏出一件葛衫,呼喚夫諸停下,給倉頡披在了身上。
一路跋山涉水,到第四天的正午,一眾人來到了河水之濱。
來到的正是汾水交匯河水之處,河麵陡寬,碧天朗日之下,河水滾滾****,濁浪翻湧。極目遠岸,物象渺邈,不辨牛馬。
“這河水原是清流之水,怎麽變成這等渾黃淤濁的樣子。”嵯峨丈人喃喃說道。
“我在大城裏聽有人私言,軒轅伯使長子玄囂把鬼斧丟棄在河水,那鬼斧砸塌了河神馮夷的玉鱗屋。河伯馮夷大怒,掀起巨浪攪黃了河水,還揚言要振河水衝垮有熊大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象罔說。
“河水不是向東流的嗎?這怎麽是向南流的啊?”鷙心裏想著姆媽讓他沿著河水向東去尋母,問道。
“河水在這裏拐了個彎,最終它還是向東流入大海的。”倉頡一邊從夫諸上下來,一邊回答道。
“這岸陡水急的,怎麽過河啊?來時的路上也沒見有煙火人家。”邦央說。
“遊過去。”諾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