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方式吧。”淩沺也沒有再跟梵憂多扯皮、爭辯,用自己的想法去互相嚐試改變對方理念的意思,而是直接再道:“大璟和阿穆那的交流,眼下沒有什麽必要。但國師既然有意,又欣賞我中原佛門,那便不如僅以中原佛門弟子入阿穆那之地交流論道,如此,國師由外及內的想法,也可慢慢實現。”
梵山僧人入璟,他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可大璟僧人入梵山,在他看來,倒是不錯。
本就都是佛門弟子,雖然教義各自發展迥異,卻也係出同源,相似之處還是有些的,相對彼此了解,甚至產生認同,也是更容易的。
雖然因為出於同源,隻是分別思想不同,而出現巨大爭執的例子,也並不罕見,但梵憂若真如他所說那般想法,他這個在梵山擁有絕對崇高地位的人,便不會讓之發生類似現象,而是去盡力的促成。
讓大璟主動去宣揚佛門,幫助中原佛門廣納門徒,這不可能。
梵憂說的好聽,由外及內,目的是影響和改變梵山百姓和佛門現狀。
可實際上,真要如此去做,首先會有巨大改變的是大璟,而成全的隻有梵憂和梵山。
而他的意思也很明確,你想改變還是想成聖人,都無所謂,你自己來。
梵山佛門宗別那麽多,也不差中原佛門一支,你是暗中支持也好,直接給他們畫地建寺,主動推行也罷,隨你,自己霍霍去。
當然了,這對大璟同樣有益。
任何一種信仰的存在和流傳,都離不開相對的文明、文化,梵山佛門的各宗迥異是如此,中原佛門與梵山佛門的不同發展,也是如此。
隨著中原佛門進去梵山,帶來大璟的文化,對梵山起到些影響,也不錯。
同樣,也可以加深大璟對梵山的了解,和梵山會有的變化的了解。
最主要的是,一旦梵憂真的有意這麽去做,去改變整個梵山地域,包括原缽罕那之地,那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