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紗垂幕,香爐裏青煙嫋嫋。在百花閣最高一層的西北角,正是柳如煙的繡房。
此刻,柳如煙坐在鏡前,鏡中依舊是那個名動杭州的美人,隻是唇上的胭脂已被擦盡,沒有脂粉的臉頰透出紅潤的光澤,一雙明眸依舊動人,此時卻露出了幾分英氣。
卸下紅妝。這一刻,柳如煙已經等了足足三年。
三年來,她寄身於這煙花之地,甚至還起了如煙這樣一個名字。她引得四方浪子慕名而來,成為青樓的一段傳說。
但她知道,自己並不屬於這裏。
江南的垂柳風情萬種,遠沒有塞外的胡楊蒼勁挺拔。這裏的夜夜苼歌,也不如一曲羌笛**人心魄。
如今,她那雙平日裏撫琴弄簫、拈花運子的手,終於又可以擎三尺秋水,斬世間不平了。
種安送來的那方錦帕,此時就在梳妝台上,上麵的字近在眼前:西北望,江山可安。
可又有多少人能讀懂這字間的真正含義。
......
九年前,柳如煙還是豆蔻年華,也不叫柳如煙,而叫柳如是。
柳如是生於渭州華亭縣一戶商賈之家,其父膝下隻此一女,所以倍加疼愛,自小請先生教她讀書識字。十二三歲的年紀,柳如是已是初通文墨。
未曾想,西夏人賊兵犯境,一場戰火毀掉了她的家園。
爹娘不得不帶著她踏上逃難之路。但禍不單行,逃難路上,他們又遇到西夏的潰兵,一時間,爹娘皆喪命於韃子的刀下……
眼看柳如是也在劫難逃,一隊宋軍及時趕到,驅散了西夏人,從刀口下救出柳如是。領軍的正是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
已成孤兒的柳如是被種師道收養,種師道原本打算將她送回府中,由夫人照看。
但柳如是小小年紀,眼睜睜看著爹娘被韃子兵所殺,心裏就此埋下複仇的種子。她一再央求種老將軍要留在軍中,習武從軍,為雙親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