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考父至楚國而來,從鎬京東門而入,伍舉便帶著伍舉由東門而遊。
“汲倉,草灰有沒煮了沒有?”
東門一處打宅院,圍牆完全被拆開來了,改造了一番,看起來像是一個大的作坊。院子的後麵還有一條小溪,小溪之水是從岐山腹地引過來的。
一直順著耕田的水渠流入城中,在小溪裏麵有好幾個中年婦女抱著一大堆的樹皮、竹條,洗滌浸水。
而後又抱到岸邊,交給岸邊的大漢用石錘搗爛成糊。
旁邊還有一個大爐子,上麵放置著一個竹篾編織的大蒸籠,蒸籠與大爐子之間還有黑色的鐵鍋。
大蒸籠裏麵的就是那些被那個大漢搗爛了的樹皮竹條,經過了一番蒸煮之後,煮成了白色漿狀。
“煮好了!”
張汲倉聞言回了一句,站在了石階上麵,拿出一把大勺子將蒸籠裏麵的白漿狀的樹皮糊以及竹條糊迅速乘起來,乘到旁邊的木桶裏麵。
一桶桶的乘好倒進一個大池子裏麵,而在另外一個同樣裝滿了白色糊漿的池子旁邊站著一個老者。
老者叫張倫,是姬動灌輸了造紙技術的匠人之一。
而在這個作坊裏麵有十個匠人被姬動灌輸了造紙技術,但是這個張倫領悟的最透徹,因此張倫很順利的就成為了這一間作坊的總管。
他站在那個池子旁邊手上還拿著一麵細細的篾篩做成的竹簾,看著池子中的糊漿冷卻得差不多了,便拿著篾篩在池子裏麵清輕撈起,快要浮出水麵的那一刻快速的篩動起來,將篾篩中的白色糊漿篩均勻。
隨後迅速將其浮出水麵,得到的就是白色的均勻而平整光滑而細膩的紙膜。
這個**料入簾的過程非常需要技術,整個作坊也就隻有兩個人能夠熟練的完成這個步驟。其中一個就是造紙作坊的張倫,另外一個是造紙作坊,叫做趙蔡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