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年春。
褚仁在北京西郊隆恩寺結廬守製,三年期滿返回了山西。朱氏已經在一年多以前病逝了*,她病了十幾年,苦了十幾年,終究是解脫了……活著的人,還在各自的糾結中煎熬,並未因朱氏的離去而改變什麽。
自康熙元年永曆帝殉國,鄭成功病逝之後,江南江北的反清複明大業便歸於沉寂。傅山近三五年來也隻是蟄居家中,和幾個遺民至交一起,吟詩唱和,著書立說,寄情於金石書畫之中。“一木難支大廈傾,三蘗空傷奈何許*……半生半死僵複起,真氣淋漓猶滿紙……”活著,看不到希望,死去,又不甘心。
褚仁也是一樣,看不到希望。
人生就是在這樣的世代交替中,被纏上了白發,刻上了皺紋。韶華已經不在,還沒有好好珍惜,便老了。褚仁隻是惦記著傅仁那三十八歲的壽數,算算也沒幾年了,但又不能提前離去,怕傷了傅眉和傅山的心。
待兩個孩子剛剛守製期滿,傅山便把傅眉、褚仁兄弟二人叫到一起。
“我要去山東,登泰山。”傅山說道。
傅山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出去雲遊了,近幾年年齒漸高,身體也是小病不斷,因此他此言一出,傅眉、褚仁都吃了一驚。
“爹爹!您歲數大了,身子也不好……”
沒等傅眉說完,傅山便打斷了他的話,“正是因為歲數大了,這‘嶽之緣’才要抓緊時間去圓,歲月不等人,越拖,越拖不起了。”
“那好,我陪著您去!”褚仁說道。
“這次不用你,讓蓮蘇、蓮寶*陪著我。”傅山微笑說道。“這怎麽行?他們還小,照顧不好您的,反倒是得讓您照顧他們。”傅眉急道。
“蓮蘇已經十四歲了,蓮寶也十三了,不小了,你像他們這個年紀,已經當門立戶了。孩子寵不得的,越早讓他們曆練,便越早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