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剌脫必赤攜族人為玄空與蘇念送行。蘇念心中不舍,哭了許久,終於還是跟隨玄空離開。
他二人喚來凶獸黑光,同騎在背上,向南方而去。這一路行的好快,如逐電追風一般,從不兒罕山到雁門關外就隻用了一天的時間。
雁門關依雁門山而建,之所以稱之雁門,其意是說大雁都飛不過頂,隻能從山間穿梭而過,足見山勢之高、之險峻。但見此處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牆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其景雄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蘇念當年由此出關也不過七歲而已,對這裏早沒了印象,今日一見登時就驚住了。又想到自己馬上就有回歸中原,對剌脫必赤爺爺的想念,對生身父母的懷念,對血海深仇的躊躇,一時間都湧上心頭,百感交集之下兩行淚水又流了下了。
玄空自不懂她心中如此多想法,隻道是舍不得遼國,便沒有催獸進關。遂兩人在關外駐步許久。
站在這交界線上,對胡漢兩地的情感也不斷擾動著蘇念心神。南北兩望,一麵是漢人的江山,一麵是胡人的祖地。想此處自古便是胡漢相爭之地,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在此破匈奴十萬鐵騎,立下不世戰功;秦時,大將蒙恬由此出關,將匈奴趕出陰山之外;漢時,大將衛青、李廣、霍去病皆在關外縱橫馳騁,令匈奴人聞風喪膽;便是本朝,楊家將也鎮守在此,使契丹人不得侵犯漢土。
蘇念生活在遼地十年之久,對北方遊牧人並無鄙夷之心,對漢人也不會高看一眼,胡人自有其嗜血愚昧的一麵,漢人也有奸詐狡猾的時候。她心中明白南北之別,本不在人本身,而是在文化,便如上京那些漢化了的契丹人,百年以前他們也是茹毛飲血,今時學了漢人的文化,與宋人幾無差別。更有幾位漢人宰相在遼國混的風生水起,已是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