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如未卜先知,竟知李世民要打巴蜀的主意一般,早便在李靜怡耳畔詆毀蜀山道門,而蜀山道門在巴蜀一帶威信便如妙音穀於嶺南,當地人民敬仰蜀山,若蜀山抗拒李淵的大唐,李世民由巴蜀入南方之妙計,提也休提。
若無巴蜀和嶺南其一,大唐關中兵馬若想入關,怎也逃不過洛陽和長江征戰,他此時回過神來,細細想來竟然將以前許多不明白之處全部想通,徐世績不曾見過李世民,便可證明他並不知曉李世民心中計劃,那他要讓大唐和道門不合,唯一能解釋的便是他也知道巴蜀的戰略地位,不想讓李淵通過巴蜀南下。
想到此處,手中酒壇哐當落地,李世民聞聲轉頭,道:“楊兄怎麽了?”
楊逸此時心中全是震撼,急道:“你要小心徐世績!”
李世民不解道:“楊兄何出此言?”徐世績降唐他是知曉,但楊逸明言小心此人,他卻不能理解。
楊逸急忙說出心中猜測,李世民啞然失色道:“他卻是厲害,但他為何要讓我大唐短時間出不了關?莫不是他並非真心降唐?”
楊逸道:“不,他該是真心投降,世民兄仔細想想此人所作所為,該能猜出他為何如此。”
李世民皺眉冥思,徐世績成名於瓦崗,算得上是了不起的統帥,指揮瓦崗兵馬南征北戰,幾近不敗,瓦崗軍本是義軍中最有希望重整河山的一隻勁旅,加之民心所向,該不會於短時間內敗於王世充,徐世績也不會降唐。
楊逸知他不熟悉徐世績此人,不知其心機之深,提醒道:“若按世民兄方才說的良策,大唐該是最有希望重整河山的政權,世民兄明白了麽?”
李世民聞言麵色煞白,緩緩退到楊逸身邊坐到地上,苦笑道:“楊兄,我覺得這場仗還沒打我便敗了。”
楊逸皺眉苦思,想著嶺南之事是否與徐世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