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夫完全沒有敝帚自珍的想法,甚至在兵士們圍過來看熱鬧的時候熱情邀請他們一起學習,甚至允許眾人可以將其製作工藝任意傳授給他人。
在夥夫豪爽行為的帶動下,場麵一時極為熱鬧。
但彼時,無論是學的人還是教的人都未做他想,軍武生涯說忙碌挺忙碌,說無趣也無趣,說是教學,其實圍在這兒的人大半都是來湊個熱鬧罷了。待到兵役服完各回各家,今日一事無非是個話頭,真正會將之當成一門手藝的人並不會有多少。
但偏偏有一個攬著同僚肩膀嘻嘻哈哈旁觀的兵士後來並沒有回到中原,他和這裏的大部分兵士一樣成為了駐紮在雲南這塊土地上的大明基石。
在頻繁的軍事調動後,他被分往了曲靖路的一座新造的官衛戍守。
此時,他絕對不會想到,在其餘生之中,他至死都未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也許是為了慰藉自己的那抹鄉愁,也許是為了給跟隨自己而來的家人多一門營生,他將殘留在腦海裏的關於火腿的製法寫了下來,製作出了當地的第一根火腿。
而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小兵所駐守的這一處關城就像是千裏之外的金華一樣,不知是得到了哪方神靈的庇佑,竟也孕育出了口味獨特的火腿。
或許是山巒間的微風,或許是甘美的泉水,或許是看似無情的冬季雪花,又或許是本地特產的井鹽……當這些因素恰到好處地匯聚在這個小小的關城,這座小城便誕生了一個後來享譽海外的特產——以這座關隘為名的宣威火腿。
“宣威”,這是一座由大明軍隊征南軍所建立,本意為宣播朝廷之威德的常見關隘,在明帝國土崩瓦解三百餘年,宣威關亦早已不複存在之時依然靠著這一塊火腿肉,成為了全國乃至於全世界愛吃之人牢記的名詞。
也成了所有雲南人都忘不了的家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