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沾著朱色的毛筆將畫紙上最後一朵梅花瓣點上,這幅《九九消寒圖》完成的同時,也意味著一年春好時的到來。
在這個時代,夏冬都是一道生死坎,這兩個季節是天災人禍的高發期,尤其是冬季,比起夏日那些轟轟烈烈的大災和大難,冬日的死亡來得更加寂靜,無論南北,每年冬天都會有人在開春後發現自己的鄰居在安靜的冬日被奪走了性命
大明王朝使用的曆法和節氣是《大統曆》,在洪武十七年重修的曆法根據的是設立在大名都城應天府的紫金山天象觀測點,因此全國的曆法使用的都是南方時。
所以,當位於江南地區的應天府炸響第一聲春雷的時候,邊塞的大部分地區還在銀裝素裹之中。
但在這一日,無論是已經換下冬裝的南方人,還是依舊頂風冒雪的北方人,都有誌一同得遙遙衝著天空舉起了酒杯,共同慶祝春好時節的到來。
接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房門,走入日光下,當官府的衙役照例登門統計人數,他們驚奇的發現除了極少數的極端情況,他們身邊的人居然沒有減員!
在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眾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不敢置信,他們已經很習慣在一個冬天之後接到親友的訃告了,但今年……來往的驛站也好,販夫也罷,誰都沒有帶來那用著素色絹布包裹的不詳之書。
“這,這定是仰賴聖上恩德!”一些淳樸的百姓思及此已是淚盈於頰,紛紛就地磕頭,麵朝應天府的方向叩拜。
雖然在上頭的貴人們看來,他們這些沒讀過書的老百姓多半是愚鈍的化名詞,但是這些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人最能感覺到社會的變化。
而在這個冬天,他們貓了一個紮紮實實,又溫暖又舒適的冬天。
有衣服穿、能吃飽肚子、有取暖的燃料,隻要沒有遇到被雪壓塌房子這樣的倒黴事,用老一輩的話來說,那真是睜開眼睛開始就沒過過那麽太平的一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