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節圓滿落幕。
應該說天子已經許玥等臣子的努力沒有白費,各國使臣回國之後對此念念不忘。
所以這場萬壽節,幾乎都在本國史書中留下了一筆。
又因其極具研究意義。
被後世人來回翻閱、對照、研究。
然後,他們驚訝的發現這些用不同文字記載下來的內容,竟都提到了相同的一個人——許玥。
少則幾個字,多則一整個篇幅。
讓很多史學家不太感冒的是,這些內容不提許玥當時的政治地位,也不提辦事手段,和君臣相處。
再不濟提一下民生部這個龐然大物,在初期
就隻會說她好看!
這還用你們這些外人翻來覆去的提,我們本國留下記載數不勝數,和許玥同一個時代的人,誰沒留下過。
最後這些隻成為佐證許玥這位名臣,絕佳姿容的一件逸事。
當然,這些對於活在當下的人來說,自是一無所知,許玥更加沒有留意這樣的“小事”,重入朝堂後她越發忙了。
一方麵忙於民生部。
時間推移下,民生部從一個無人注意的小衙署,漸漸成長起來,不說其他,隻說每年賺取的金銀就讓李尚書垂涎欲滴。
三番兩次來打秋風。
攤子做大了,牽扯到的各方利益自然更多。
為了維持民生部的發展勢頭,饒是許玥也不能掉以輕心,不僅要在朝堂上據理力爭,也不乏出京調和地方關係。
另一方麵……就是應付續弦了。
許玥時常慶幸,自己選了係統演這樣一出戲。
打個比方,沒成婚之前,有十個人會想得到這塊香餑餑。
成婚之後少了一半。
還剩下一半不死心的。
許玥始終貫徹自己妻亡心死的人設,又少了三個,最後兩個通常來說是最堅定的一撥,冷硬拒絕也不管用。
絕不好打發。
不過也沒什麽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