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真的打起仗來,因為環境的原因,好多軍隊人員的穿著都比較懶散,光著膀子的也不少。
但這就表示戰鬥力不行了?
肯定是不夠客觀的。
中日甲午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軟弱無能,製度落後,這沒錯,但細節方麵的客觀原因,卻是裝備的差距。
清朝的兵力處於劣勢,3000噸以上的軍艦隻有2艘,而對手3000噸以上的軍艦有8艘,清軍3000噸以下的軍艦有10艘,主力戰艦不過十餘艘,總噸位3萬4千噸,對手總計則有31艘主力戰艦,總噸位達到了6萬9千艘。
兩倍的差距!
不止如此,清朝軍艦的有效射擊距離不超過3000米,而對手的軍艦裝備了新式的測距儀,有效射程可以達到5000米,射擊距離同樣也有著近乎兩倍的差距,加上對手還裝備了速射炮。
數量不占優,加上裝備也不夠先進,這才是被打敗的客觀原因,如果說穿著打扮懶散才是失敗的原因,那麽穿著打扮懶散的軍隊,必然是一失敗就潰散,投降,苟活的,可實際上,在甲午戰爭中,出現了不少英勇的事跡。
水師提督丁汝昌,其所在的靖遠艦最後被擊沉,他要與艦共沉,被部下救起來,最後拒絕勸降,自殺身亡。
劉步蟾,在定遠艦沉入海底後,其也跳海自殺。
林泰曾,鎮遠艦觸礁損傷嚴重,服毒自殺。
再有鄧世昌,其所在的經遠艦沉入大海後,艦上的200多名官兵與艦艇共存亡,一起沉入大海。
等等。
看一個隊伍行不行,其實還是要看其最近的成就,如果最近做出了比較大的成就,那麽這個隊伍的行為比較懶散一些,其實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就像是眼前的工地,哪怕工人光著膀子,安全帶,防火毯,安全帽之類的一概都沒有,但是也能夠將項目做好。
就因為中建三局早已經做過了不少輝煌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