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第184章 李傕之念……

字體:16+-

有些人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有些人卻是老則老矣又奈其何。

董卓顯然屬於後者。

對李傕這等早早追隨於董卓的人來說,他這種變化尤其可悲。

他早年間從涼州的一方豪強投身軍伍,靠著日益擴張的勢力去爭取更高的位置,直到有機會去碰一碰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方,又抓住時機一舉得手。

那時候的董卓野心和眼光一樣不缺。

當他們在洛陽橫行無忌的時候,李傕無比慶幸自己選擇了追隨董卓。

可現在呢?

他有些恍惚地聽著董卓說,以喬琰用兵的習慣,她不可能會放任自己的後方存在這樣的空虛,讓他們有這樣的可乘之機。

而以她習慣於開春動兵的慣例,誰也無法保證他們這邊出兵的同時,喬琰會不會也同時進軍長安。

若真如此,他們的後路就被徹底斬斷了,連原本的中策下策兩條退路都將會不複存在。

從理論上來說,這話也有那麽一點依據。

中平五年春,喬琰出兵塞外進擊鮮卑王庭。

中平六年春,她為了確保鮮卑不再進犯,加深其對大漢的敬畏,再度出兵。

光熹二年春,她出兵高平城,屠鍾羌八千。

在光熹三年的春天,她確實有不小的概率繼續出兵作戰。

可李傕雖然沒在董卓進入洛陽的時候,就在他的手底下謀取到一個中郎將的位置,論起對董卓的了解,他絲毫也不比旁人要少。

董卓到底是因為對局勢的明確判斷才選擇不在此時進軍,還是因為不敢作戰而選擇畏縮不前,他看得清清楚楚。

李傕心頭生寒。

董卓這個處於領頭地位的人都是這個樣子了,那他們這些跟隨他的人該當怎麽辦?

跟著他一起等到喬琰的勢力越發強盛,直到將他們圍殺在長安嗎?

還是繼續往南逃竄,進入益州和荊州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