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第153章 與韓約書

字體:16+-

這是一出擺在明麵上的陽謀。

皇甫嵩在次日從喬琰手中接過此書的時候,就看到在這封約戰書的抬頭寫著【與韓約書】四字。

韓遂因反叛大漢被懸賞才從韓約改名為韓遂,光是這一句中拉的仇恨就不少了。

這分明是在嘲諷韓遂此人改名,也不過是欲蓋彌彰之法。

在這開頭的幾句也正點名了這個意思。

他韓遂若真是無膽之人,在被羌人裹挾之後不得不從賊,再無回頭路可走,那麽又何故進攻三輔,結交羌人,自占金城,攻殺漢陽,如今更是圖謀虛名而與董卓為伍,接下那左將軍的位置。

故而他也不必叫做韓遂了,還是恢複本名韓約比較好,還對得起父母當年取名之念。

這個“約”字到底是要他約束己身還是恪守約定都無妨,反正他哪一條都沒做到,是該用這個名字警醒警醒自己的。

皇甫嵩下意識地往蓋勳的方向看了一眼。

蓋勳痛斥韓遂的時候,韓遂還沒完成那個改名的舉動,若是當時就改了名,說不定彼時也能參考這句,再多個理由。

而在這一番促狹話說完,就是光明正大地約戰了。

喬琰列出了三條需要討伐韓遂的理由。

其一,便是說韓遂此人【狼子野心,難以恩納,料來不過勢雖窮服,兵去複動而已,有如癰疽伏疾,留滯脅下】。1

這一句說的很微妙,因為這是昔日段熲用來說服孝桓皇帝對羌人斬盡殺絕的話。

所以這也是對羌人的形容!

現在卻被喬琰幹脆地用來形容韓遂了。

言外之意,韓遂不是被迫從羌,而是與之習性相似!

羌人反複,空耗大漢財力,永初年間的羌人平叛,花掉了二百四十億錢,永和之末又花了八十多億。

如今大漢勢衰,出不起這麽多為了壓製他們反複橫跳的錢。

所幸並州還有些餘財,那麽為鎮壓以韓遂等人為首的涼州反叛軍,她這位並州牧把兵和錢都出了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