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謝來送的奏折到達京城之前,虞都也發生了—場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的風波。
原本被先皇圈禁的福王和永王,竟然和邊軍勾結,企圖謀逆。
此事被查出來後,還沒辦登基大典的女皇就做出了處置。
既然圈禁都無法讓他們老實,就隻能賜死了。
這詔書下來的時候,讓一應皇室中人終於從‘我上我也行’的美夢中清醒過來。
他們這位公主殿下絕對不是任人宰割的對象。雖然不知道是什麽緣故的,但是她確實獲得了文武百官的支持,獲得了世家和寒門的鼎力擁護。
她登上皇位的路已經清掃幹淨,誰也不能阻攔。否則就隻有被清掃的份兒。彌漫在整個虞都的奪嫡風浪漸漸平息。
皇帝葬禮結束,朝中已經開始為新皇登基大典做準備。一切似乎都開始平息了。
謝來的奏折就是這個時候送過來的。
朝中文武百官對於孫從武勾結外敵,意圖謀逆的行為惱怒至極。
文官自然是不喜歡—個造反的武將,戰亂一起,文官們豈不是要遭殃?五官則覺得就是這種亂臣賊子的出現,才讓朝廷對武官打壓得更厲害。如今通敵賣國,武官風評再次被害。
都沒有任何爭論,對於邊城相關人員的處置就已經定下來了。通敵賣國,不死不足以平民憤。
至於誰接管這個位置,在謝來壽的軍功送上來之後,自然也沒有懸念。
不管是世家還是寒門,還是新皇本人,都希望掌握邊軍的是自己人。謝來壽作為謝來親兄弟,自然就是自己人了。
在這種時候也沒什麽人提出反對意見。誰讓跟著孫從武的那—棒子人都牽扯進來了呢,總不能從別處再調人過來。那讓有功之臣如何想?
至於武將,此時也都縮著尾巴做人,自然不敢提出想法。
隻不過來壽確實還太年輕,所以直接任命大將軍肯定是不合適的。就以暫代為名,掌管北地邊城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