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20多歲考上秀才,考了整整30多年,直到他 58歲時,他才考上舉人呢!
這30多年裏,他每隔三年就去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
路上的交通費、自己的每日夥食費、到了城裏的住宿費、跟人來往的人情費、打聽考試各路消息的消息費,找人擔保考試的擔保費…,他用最低的成本保守估計了一下,去考那麽一場鄉試,得花八兩銀子。
如果是去京城考進士,去一次的費用,至少是20兩!
八兩銀子,他這樣的農家人就得不吃不喝幹兩年!
更窮的窮戶,剔除平日的開支,想要攢下八兩銀子,最少也得幹十年!
所以說,在古代參加科舉考試,是一種相當奢靡的消費了。
一般的人根本就負擔不起。
孫大姑聽到自己的公公,一個勁的在那裏講,考一場鄉試得花多少多少,她心裏就不大痛快了。
在她看來,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做人就不能瞻前顧後。
不能想著自己失敗了怎麽樣,應該把事情幹了再說。
她是一個急性子,也是一個直脾氣。
她一想到,自己公公隻要考上舉人就能當大官,她就忍不住對著陳飛燕說了。
“娘~,咱們無論如何,還是要讓爹去城裏試一試。去參加那麽一場鄉試,爹他就隻能夠知道自己的水平,自己的優點缺點。”
“錢財的事,其實都不用擔心的。到時候,我回娘家一趟。跟我爹娘弟弟們,還有我舅舅說說這事兒,他們聽了肯定支持。”
“八兩銀子的花費,我娘家至少能夠拿出一半!”
陳飛燕聽到這話,她當時就笑了。
果不其然,自己的兒媳婦一家,他們是最期待自己的丈夫考上舉人的。
不過,人的本性也許就是這樣。
如果以後,自己丈夫屢次不中,估計他們又會變成另外一張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