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諾聽得過於投入,以至於整隻獺都緊張地揪成一團。羅饗側過頭,看了他一眼,輕輕地將衣角從他諾的爪子裏抽出來,然後將自己的手指塞進去。
小海獺下意識地抓住羅饗的手,又立刻放鬆,小心翼翼地問道:“我抓疼你了嗎?”
羅饗揉了揉他頭頂上的小白花。
關於動物園的討論仍在繼續。
“我想,幾乎每個人都去過動物園,不管是主動的被動的。”謝為先教授說道,“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對動物園的感覺總是正麵的。動物園裏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老虎,獅子,大象,都是隻存在於書本裏的、在日常生活中見不到的神奇動物們。去動物園意味著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意味著玩樂,意味著郊遊,意味著遠離作業的歡樂時光。
一切都很新奇,和日常生活存在著極大差異。而且,一切都很符合‘預期’。
什麽叫預期呢?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世界是什麽樣子的,都是由大人向我們描繪出來的。大人會和你說,老虎就是黃色的,身上有條紋,腦門上有一個王字,它是百獸之王,很凶悍,老虎屁股摸不得。獅子呢,總是戴著一圈鬃毛。而大象就是有著一條長長的鼻子。
小朋友們的心願是很容易滿足的。他們跑進動物園,這看看那看看,通常都是短短地瞥一眼,然後驚歎一下,注意力立刻會被下一項新事物吸引過去。隻要他們看到的活的動物和他們從大人口中得知的是一致的,他們便會覺得滿足,便會覺得動物園有意思。等到一天結束,父母問他,今天好玩嗎?你學到了什麽?孩子會說,好玩,我看到老虎、獅子、大象……
當孩子們看見書本上的知識‘活’了,他們會有一種掌握知識的滿足感,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了生活的真相,並可以以此為資本,向自己的同伴們炫耀,我看到過老鼠獅子大象,它們確實長得很書上描述的一樣。我知道真相,真相就是我看到的,我滿足了,我不想深究。這種滿足感,其實是一種天性。